NASA 拟建无线电探测器 GIRO,利用引力“不规则性”探测外星秘密

内容摘要IT之家 6 月 14 日消息,NASA 工程师打算开发出一款名为“重力成像无线电观测器”(GIRO)的小型无线电探测器,可通过引力场精确绘制系外行星等天体的内部结构与成分。美国宇航局首席工程师、喷气推进实验室太阳系动力学组主管瑞安・帕克(

IT之家 6 月 14 日消息,NASA 工程师打算开发出一款名为“重力成像无线电观测器”(GIRO)的小型无线电探测器,可通过引力场精确绘制系外行星等天体的内部结构与成分。

美国宇航局首席工程师、喷气推进实验室太阳系动力学组主管瑞安・帕克(Ryan Park)表示:

GIRO 是一种小型无线电探测器,能反射运载飞船发射的无线电信号。当探测器与运载飞船编队绕行(或飞越)目标天体时,引力场的 不规则性 会导致两者轨道发生微小变化。这些变化可通过无线电信号的多普勒效应进行测量。

IT之家注意到,其方案已于 5 月 29 日发表于《行星科学杂志》(DOI 10.3847 / PSJ / adceea)。

通过分析多普勒特征并高精度绘制引力场,科学家可推断行星 / 卫星的内部结构与动力学特征,进而解答其质量、密度、成分、形成历史及地质 / 火山活动潜力等核心问题。帕克表示:

GIRO 对三类任务具有关键价值:高精度引力场重建高风险环境勘探数据采集机会受限的场景。

他指出,在微弱引力信号场景(如测量小行星质量)或危险环境(如天王星环)中尤为适用。这种采用电池供电的自旋稳定探测器具有高精度、低成本及可批量部署的优势。帕克透露:

相比地基无线电追踪,GIRO 精度预计提升 10 至 100 倍。此精度对行星科学至关重要,可揭示星体内部结构的细微特征。重力科学可整合进综合勘探任务,无需专用航天器。

主要技术挑战在于轨道设计:探测器需进入特定轨道以保证测量精度并维持与主飞船的无线电连接。外行星任务中电池续航仅 10 天,近太阳任务则可太阳能充电。轨道设计还需遵守行星保护条例,规范在轨时长与废弃处理。帕克表示:

GIRO 技术整合需 1 至 3 年。关键里程碑在于模拟真实环境建造测试原型机。达成后即可纳入小行星 / 外行星探测任务的载荷。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友情链接:  生意多  |  立体车库网  |  机电网  |  电商信息网  |  环球信息网  |  电工网  |  优秀信息网  |  B2B  |  商路通  |  商途网  |  花卉网 天天商务网  |  易修网  |  直通车信息网  |  B2B  |  商务网  |  信息网  |  114  |  B2B  |  商路通  |  商途网  |  防雷网 每天发布网  |  我的航运网  |  转让系统  |  力之信息网
浙ICP备19001410号-1